2019年7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熊正贤、吴黎围两位学者合作的专著《特色文化产业扶贫问题研究——以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例》。
该书系统研究了以下问题:
一是系统阐述了特色文化产业的概念、特征、类型与发展模式,并借鉴国内外产业扶贫的实践和理论前沿,提出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内在规律。核心内容延伸文章被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。
二是深入分析了武陵山区致贫因素、扶贫现状和成效。认为武陵山区致贫原因有产业贫困、人类贫困、信息贫困、生态贫困、精神贫困等类型。当前该地区扶贫的主要手段与经验是以农业,旅游产业发展为扶贫龙头、以设施建设为扶贫基石、以教育培训为脱贫引擎、以社会兜底为脱贫保障。
三是归纳了武陵山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具体类型,具体包括民族文化、民间艺术、宗教文化、红色文化、生态文化、城镇和村寨文化、医药文化等7大类型。从显性文化资源、半显性文化资源、隐形文化资源的分类角度探讨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。
四是对武陵山区文化旅游产业、特色演艺产业、特色工艺产业三种类型进行绩效评价。延伸文章在CSSCI期刊上发表。
五是分析武陵山区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挤出效应与误区。认为特色文化产业扶贫存在重视物资输送的产业扶贫,忽视精神食粮的励志制度、重视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,忽视自下而上的产业选择、重视特色文化资源的宣传,忽视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、重视域外企业的招商引资,忽视土生土长的业态培育、重视千遍一律的规模效益,忽视个性特征的产品供给等问题,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极度贫困群体的增收空间、文化空间、生态空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“挤出”效应。延伸文章在CSSCI期刊上发表。
六是从制度设计、需求侧和供给侧方面提出对策建议。认为应加强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制度建设,以资源优化促扶贫、研究特色文化产品扶贫的需求侧规律,以产业红利促减贫、探索特色文化产业扶贫的供给侧规律,以品质建设促脱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