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首页 办公系统 教师邮箱 智慧校园
 
站点首页
 

武陵之巅梵净山——写在梵净山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际

发布者:admin发布时间:2018-11-02浏览次数:2348

    7月2日,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、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。喜悦的消息从波斯湾西南部麦纳麦,飞越高山和海洋,传遍全国,响彻黔东大地。

  时隔3月,10月17日,“梵净山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”在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网站上进行公示。10月29日,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晋5A级旅游景区授牌会,为新晋成为国家5A景区的梵净山授牌。

  时间的沧海,悄然在变化。2012年10月,梵净山获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成为我市环梵净山大旅游圈的核心,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、全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。2018年,梵净山已从地方旅游景点晋升为AAAAA级旅游景区,并成功迈向国际舞台,且已包揽国内外最高殊荣。

 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,幸运只会眷顾努力者。回首创建5A景区的四年,一路风雨一路前行。全市人民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,勠力同心,砥砺奋进,开启梵净山景区保护与发展路径的全新探索,从梵净山保护研究到景区环境改颜换面,一路披荆斩棘、勇往直前,却始终铭记——不忘初心,悉心保护这片人间净土。

  岁月凿凿,奇石岿然,武陵仙境,最美梵净。今天,遥望中国大西南,放眼武陵之巅,梵净山犹如一颗镶嵌在武陵山脉的“璀璨明珠”,熠熠生辉,以其独特的自然魅力,续写了一段又一段佳话……

  缘起梵净,自然魅力难以抗拒

  梵净山是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“绿色飘带”,也是桃源铜仁的生态之源。山内峰林成群、溪水潺潺,山体横跨江口、印江、松桃三县,是“中国天然氧吧”、国际“人与生物圈保护网”(MAB)成员,保存着世界上少有的原生生态系统,自然生态举目可见。

  以“生态”为招牌,梵净山成为世界生态品牌的典范。在大自然匠心独运的创作下,梵净山成为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“生态孤岛”。天成佳境,成就人间净土,也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。

  生物生态展现景观之灵。梵净山生态环境绝佳,是典型的中亚热带穹窿状山地森林生态系统,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繁衍栖息地,更丰富了山体景观的美学特征。它是我国少有的亚热带植物基因库,拥有近3000种维管束植物和超过2000种动物,大量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栖息于此,其森林覆盖率达95%以上,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高达12万至18万个,繁衍着野动植物7156种,其中,植物4394种、动物2762种,被赋予“植物王国”“生物资源基因库”的美称,是黔金丝猴、梵净山冷杉在地球上唯一的栖息地,亦是各种珍稀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。

  山间奇石展现自然之美。梵净山山形峻秀,景观绝妙奇险,云瀑、迷雾、幻影等天象奇观,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。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、蘑菇石、万步云梯、杜鹃花海等,是贵州仅有、国内外少见的景观组合最丰富的山地旅游胜地。梵净山更是武陵山系最高山体,其主峰海拔2572.4米,“集五岳之奇险,幽秀而大气磅礴”,兼有黄山之美、峨嵋之秀,是贵州省内最壮丽巍峨的山峰。

  其中,梵净山内孤峰峡谷景观秀丽,更展示了气候气象景观的迷离和变幻莫测。从山底拾阶而上,一路上常常会目睹“一山有四季、上下不同天”的奇特景象。独特的自然景观,让梵净山“春有杜鹃,夏有翠绿,秋有金黄,冬有冰挂漫山”。勇登山顶,常见晨间红云瑞气常绕,云卷云舒,雾霭氤氲,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。

  民俗风情彰显人文底蕴。文化的积淀,进一步丰富了景区内涵。梵净山下聚居有土家、苗、侗、羌等28个少数民族,民族间相互交流、相互学习,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。同时,梵净山还具有较长的保护历史,各民族间的自觉保护意识不仅造就了现今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,也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生态财富,促使梵净山的自然生态得以完好保存,形成了极为丰富、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。

  规划先行,晋升“5A”蓄势待发

  2013年底,梵净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启动了梵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。

  自此,创建5A景区工作全面打响。

  “梵净山创5A,不仅是我市全面贯彻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途径,也是武陵山片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推手,更是以旅游产业带动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。不管从哪个意义、目标来说,对景区的长远发展都是好的。”市旅发委产业科工作人员胡国文介绍道,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正是积极响应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关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要求。国家旅游局也大力支持梵净山创建AAAAA级旅游景区,并将梵净山下的江口县作为对口帮扶支援县,鼓励我市旅游产业发展。

  规划先行,市委、市政府在此基础上,重新“定义”梵净山发展之路。2014年6月10日,梵净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全国旅资委景观质量评定后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,成立了以书记、市长任组长,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,市政府办、市旅发委、江口县等30余家市直、区县和相关企业为成员的“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”,先后牵头制定了《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工作方案》《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宣传方案》《梵净山创建5A高速公路标识牌整改提升方案》等文件。

  2017年3月,市委、市政府专门成立“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”,再次精选干部,抽调市政府办、市委宣传部、市旅发委、市民宗委、市交通局、梵管局、江口县、市交旅运输集团、三特公司等近20家市直部门、县级政府和相关企业业务人员,参与开展创建攻坚提升工作。同时,聘请专家团队编制了《梵净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》,并根据国家、省旅发委领导及专家指导意见,对照标准进行自查自纠,制定出详实的整改提升工作方案,推进创建工作对标对表提升。

  同年,也是梵净山申遗的攻坚之年,在申遗工作和创5A工作同时进行下,梵净山景区环境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质升级。从国家层面到省市领导的关怀指导,以及周围群众的积极响应,梵净山创5A级景区工作顺利进行。

  “一项工作的有序开展,除了要有完善的顶层设计,更重要的是有群众的全力支持参与。”胡国文说,在当时,梵净山周边有部分村民还处于贫困窘境,但他们仍支持创5A景区,同时表示,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,赞同用生态环境营造发展优势,实现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。这一点,对促进梵净山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。

  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。一直以来,我市守着这座“旅游金山”没有过度开发,而是坚持在生态红线之下寻求发展空间,在保护生态之中合理开发,在绿色发展中加快保护步伐。如此,才让梵净山于万千个自然景观之中“脱颖而出”。

  夯实基础,景区设施一变再变

  为让梵净山顺利晋升为5A级景区,我市进一步完善了景区内外环境,提升景区品味。

  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梵净山景区与携程、美团、驴妈妈等各大线上旅游平台合作,通过自主运营“智游自在梵净山”电商平台,推出智能购票及入园方式。即游客可以在网上购票、现场换票,到梵净山后扫描二维码进入梵净山入园管理系统,就可以清晰知晓自己的入园信息。

  7月,是梵净山旅游接待的旺季。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游客,减少游客排队等候的时间,景区施行叫号等候入场系统,无论是网络购票还是现场购票的游客,均根据取票时间,由叫号系统依次安排入园次序,公平、公正地按照游客实际到达时间排序入园。与此同时,景区内还向游客免费赠送饮用水、雨衣、防暑药品等,使用大功率电风扇、喷雾降温装置等为游客送去清凉。

  9月26日,梵净山景区线上售票开始试运行;10月1日,梵净山景区线上售票正式运行,线下窗口不再售票。梵净山改革了售票方式,让游客进山观景更加便捷。游客纷纷表示,曾经凌晨五点起床排队抢票,现已成为“历史”,推行线上售票,切实有效地减少了排队时间,值得点赞。

 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根本,以良好服务为关键。“软硬兼施”“内外兼修”,梵净山的“成长变化”从未让人失望。如今,“智游自在”成了梵净山景区的新名词,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。

  改变,远不止这些。据悉,在创5A期间,我市对梵净山景区内外进行全面升级改造。先后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、生态停车场、观景平台、旅游厕所并配备“第三卫生间”,以及扩建了绿化带、增加了道路标识标牌和景区导航牌、新增了交通旅游专线、统一包装商户外墙,山内景点标识牌设置语音二维码、统一标识观光巴士车辆等。

  四年来,景区累计投入创建资金3.8亿元,完成新建游客中心6千平方米、生态停车场停车位1000余个、旅游观光步道12千米、3A旅游厕所10座、2A旅游厕所5座。

  另外,完成公路改道1千米、景区桥梁2座、安全护栏2.4千米、休憩亭廊26处、垃圾中转房1座、实施景区街区立面改造10万平方米、景区绿化美化5万方平米、拆除闲置楼房3栋、新增观光车24台、环卫垃圾车2辆、垃圾斗12个、环保垃圾箱300余个、标识牌2000余块、安全呼叫系统20余套、增加安保人员40人、导游20名、环卫工人61人、其他人员240人,大大优化和提升了景区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。

  做优产业,旅游扶贫惠泽百姓

  梵净山麓,森林葱茏。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5%的梵净山不仅是最佳旅行景点,更是我市旅游扶贫的重要载体。多年来,全市人民悉心守护这方宝地,实现其生态价值到经济优势的转换。

  美了景区富了民。晋升为5A景区,景区以旅游带动社区发展反哺贫困户。在梵净山,一位用石头刻画的男子成为景区一道独特风景线,该男子名叫万国富,是位残疾人,从早到晚只能坐在轮椅看着窗外风云变幻。身体的缺陷没有阻止万国富活出不一样的精彩——用石头刻画,是他的“独门技艺”。

  梵净山金顶、万卷书、蘑菇石、黔金丝猴、杜鹃……经万国富巧手雕刻,一个个活脱有趣、惟妙惟肖的图案呈现于小石头上。

  “这是我眼里的梵净山,我的家乡,也是给我机会施展‘才华’的梵净山。”万国富说,对于梵净山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,也正是因为梵净山,他才能有机会延续自己的梦想。

  今年23岁的万国富,是江口县桃映乡万沟村村民,因儿时一场医疗事故导致小腿肌肉萎缩,腿无力、脚掌变形,家中无钱医治,小学四年级时便无奈辍学。万国富从小喜欢画画,因身体原因没能继续学习。

  2017年,是梵净山创5A的攻坚之年,万国富成为旅游产业帮扶的“幸运儿”之一。万国富说,在景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他现在每月可领到景区补贴1500元,以及景区免费提供食宿和画画用的小石头,而他只管画画,挣得收入归自己所有。在旅游旺季,每月收入4000余元。

  据悉,在梵净山创5A景区期间,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延伸,改善乡村环境,促进景区与镇村共同发展。像万国富这样的贫困户,景区一共帮扶了10户。

  “通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,梵净山景区在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,将景区作为旅游经济产业对待,挖掘其旅游经济功能,实现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,从而带动周边群众,让百姓共享‘守护绿水青山就是收获金山银山’。”胡国文说,梵净山未来的景区发展定位,都将以旅游产业反哺社会,帮助困难百姓,这才是做强梵净山景区的最大意义和价值。

  旅游扶贫,惠泽群众。四年来,梵净山景区在助推旅游扶贫工作上也取得显著成效。2016年8月,梵净山旅游景区入选全国“景区带村”旅游扶贫示范项目。目前,直接进入景区就业人数达280人,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,景区共计带动环线从事旅游餐饮、住宿接待服务的农户达1200多户,带动贫困人口就业达到3000多人,间接从事旅游业的达8000余人。通过景区带动,6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,于2018年全部脱贫。

  其中,梵净山周边景点寨沙侗寨“月上人家”农家乐经营户业主入选全国“能人带户”旅游扶贫示范项目,其旅游扶贫模式已在全市、全省、全国进行推广。

  四年春秋,艰难困苦终于有成。回望来时路,这段心路历程必将成为景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以新的起点,再次扬帆起航!(转自铜仁日报)


 
版权所有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联系地址: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